top of page
GettyImages-956998262.jpg

巴利三藏翻译工程

上座部佛教相信,佛陀讲经说法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当时中印度马嘎塔国(Magadha,摩揭陀国)一带的民众方言——马嘎塔口语。这种语言在西元前3世纪的阿首咖王(Asoka,阿育王)时代即随着到斯里兰卡传播佛教的马兴德阿拉汉而传到斯里兰卡,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由于新哈勒人原先就有了自己的语言,当以马嘎塔语为媒介语的上座部佛教传播到斯里兰卡之后,这种语言就只是作为传诵三藏圣典之用,因此马嘎塔语又被称为「巴利语」。
义注起源于佛陀在世时弟子们对佛陀教导的解释,如收录于《中部》的《法嗣经》《谛分别经》《应习不应习经》等,即是沙利补答尊者详细解释佛陀简短开示的经典。佛陀入灭后,诸圣者、大长老们继续对三藏圣典进行注解诠释,这些注释文献即是上座部佛教的「义注」,它们是上座部佛教历代长老大德们传承佛陀教法的禅修精要和智慧结晶,也是对巴利语三藏圣典最为权威的解释。
之后的古代的大长老们又用巴利语撰写了解释义注和根本的再注释书——复注。这些古代文献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根据上座部佛教传统,巴利语三藏包含了根本,义注,复注在内的100多本书。共计800万单词。长期以来,这些文献以巴利语刻写在棕榈叶上在东南亚国家流传。
将这些古代文献翻译为汉语,是众多佛教徒的心愿。

翻译中心

wikipali(云台)翻译中心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致力于整理三藏和佛教文献的翻译和研究。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然而, 由于很多佛教文献是由巴利语、梵语、缅语、泰文等记载,所以需要培养专门的小语种语言人才,进行相关的研究。
我们的团队由一群热爱佛教文化的志愿者组成,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背景和经验。大家互相配合,致力于将佛教文献翻译成汉语,让更多人能够阅读和理解这些珍贵的文献
我们的翻译工作主要集中在三藏经典,将传统的文献转换成为通俗的现代汉语。除此之外,我们也参与翻译佛教论著、传记、诗歌等多种形式的佛教文献,保留和研究其文学、历史价值。
我们的翻译成果将会在wikipali网站上发布,供大家免费使用和阅读。感谢您对wikipali(云台)翻译中心的支持和关注!

d99169_9a8ed6dc929147dd9616720551645cc7~mv2_d_4912_7360_s_4_2.webp
bottom of page